
艺术市场消费,艺术市场消费对艺术的影响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艺术市场消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艺术市场消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艺术消费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波普艺术兴起时。
随着中国人均GDP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结构进入快速转型期,衣食住行在消费比重迅速下降,文化艺术消费异军突起。
艺术消费是一种商业行为,也许为了审美目的,也许为了商业行为,也许为了经济目的,动机可能超过我们想象。当前艺术消费不仅仅是个别富人或者艺术家的事情,而已经成为一种日常消费形态。艺术消费不仅创造了艺术产业,也反过来影响了艺术生产,改变了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和创作方式。中文名艺术消费外文名Art consumption分类文化术语、艺术概论艺术消费行为艺术消费行为是指艺术品作为将商品进行交换的行为,而艺术市场则是艺术消费发生的场所。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016年4月5日刊登中央财经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特聘专家马继东文章称,2016年的春拍季依旧在平淡中开局,但在中国新兴消费阶层强势崛起的时代前提下,中国的艺术行业也随之迎来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
为什么我们国内的演唱会,音乐会,话剧,电影等文化艺术的消费都普遍比外国偏高呢?
非常简单啊!
由于我们高水平的话剧、歌剧和芭蕾演员少,所以中国整体的文艺供应量不大。而老百姓随着日常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代表精神文明的高端文艺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供给和需求之间产生巨大缺口的时候,票价自然就下不来了。
我认为是全民文化艺术欣赏的素质有待提高!如果全民的文化艺术欣赏水平提高了,演出欣赏就没有那么多狂热的追星和粉丝,演出的商味就没那么浓,价格就不会出奇的高.因大家都喜欢,演出和欣赏是融洽的,可以是观众也可以是演出者!就像在维也纳到处都可以見到音乐演奏一样!在西方的街头随处都可見水平不凡的演奏!当然专业音乐厅的价格也不菲,可我们的收入跟我们票价相比,还是太离谱,普通人承受不起! 还是普及不够(国家投入不够?)商味太重!
2018艺术品消费市场又将迎来怎样的局面?
艺术品市场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今年也会玩出新花样,以前我认为艺术品只有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才会设计,近几年才慢慢改变这个看法,随便认识新朋友,都会知道瓷器,字画,玉器,有的家里祖传,有的买来的,跟我们普通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敢问哪个国人对历史文化,古玩艺术品不向往,只不过成为行家确实需要精力,财力,抗寂寞能力,针对于艺术品鉴定,价格确实没有权威机构,是目前市场比较头疼的一块。
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该如何撬动文化艺术资产财富?
国富民强,盛世收藏。是恒古不变的道理。当下要撬动文化艺术收藏。
首先国家要大力宣传文化艺术品,通过大量建博物馆,短小视频宣传,课本宣传等等让国人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文化艺术品。
然后国家在文化艺术品交易撕开口子,建立正规的交易市场,降低交易门槛。
其次艺术品收藏建立正规的权威的鉴定机构,然后国人买得放心,买得舒心。
最后实现文化艺术品收藏金融化是核心,只有文化艺术好变现,易变现才是能引入大量的资金进来。
作为一位资深二代(传承)收藏者,说一下个人客观看法。
首先,民间收藏确实存在大量历史古物,各种类齐全,数量庞大,剔除仿品市场的滥竽充数以后,能够提炼出来一大批(几十万件)历代艺术瑰宝,珍品。普品杂项不计其数。珍品类与国有博物馆文物层级对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建议首先修改文物法,解放民藏交易流通条款,放开市场,国内流通,打破旧拍卖体系规则,重建清朗惠民艺术品交易机构,形态与模式,让中国古代艺术品的话语权,定价权,回归祖国,回归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
文物主管部门对于民间收藏忌讳莫深,原因复杂,尽力闪躲,划清界限,不敢正视!??
古代文化艺术品大量存世于民间,与文物保护并不矛盾,人民保护的比某些(??)还要尽责。
国家层面只需要从市场预期,行业发展,监管,税收层面做好前置安排,引导民间自由交易,缴税流通(善意取得部分)
真伪鉴定不是主要问题,有市场,有行业政策支持,投资[_a***_]收益预期,市场自己会解决真伪问题!
这项伟大事业有几点好处;
没有民间文化市场的繁荣文化自信的力量就会孱弱。
国家建立新的可持续税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艺术市场消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艺术市场消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ma3dproducts.com/post/12076.html发布于 2024-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