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ysgjj

战争艺术市场,战争艺术交易

cysgjj 2024-04-07 50
战争艺术市场,战争艺术交易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战争艺术市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战争艺术市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在现代战争中,为什么还有火炮的存在?克劳塞...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战争艺术市场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战争艺术市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在现代战争中,为什么还有火炮的存在?
  2.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主要理念是什么?为什么被奉为经典?
  3. 欧洲古代战争都是几千人几万人的小打小闹,中国总是几十万人的大战的说法对不对?

现代战争中,为什么还有火炮的存在?

到目前你找不到任何一种比火炮还可靠的火力支援武器了。空军很厉害,但飞机难免会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由于飞行器存在着留空时间和武器携带量的限制,无法做到任何时候都能实时支援。火炮的种类繁多,平射的加农炮、曲射的迫击炮,射程远威力大的榴弹炮,适应任何地形和环境。就成本来说,炮弹的成本远低于航弹,整套系统也低于航空武器。所以到目前,火炮依然是地面火力支援中最灵活、最及时、最可靠,消费比很好的武器。只要大炮部署完毕,你在真理范围之内就会得到随叫随到的支援。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主要理念是什么?为什么被奉为经典?

说实话,《战争论》原著内容冗长、写作年代久远、记叙的拿破仑战争也已经过去200多年,现在真正能耐下性子通读完的人少之又少。很惭愧,本人读了10年军校,军事学博士,也只大体读了读,与论文有关的内容重点读了一下。我手头倒是有现在非常稀少的64年版我的母校军科院组织翻译出版的《战争论》。所以在此也只能谈点粗浅的认识。

战争艺术市场,战争艺术交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图为军科院64年版《战争论》

《战争论》为什么经典,是因为它与的与众不同;是因为克氏不惜代价以避免一切老生常谈;是因为他要写一本不至于两三年后让人忘记的书。以前的军事理论书籍,都是教人怎么打仗,怎么打胜仗的。但《战争论》不同,它是论述战争的性质、本质、原理等有关战争的基本内容的,这些内容以前的军事理论家都没有彻底搞清楚,或者说不愿意去搞清楚。所以克氏的遗孀在出版该本以后,此书并不畅销,其影响力远远比不上比它晚几年出版的约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后来只是有其信徒老毛奇这个大V的推荐,《战争论》才真正火起来,才被后人重视。

上图为克劳塞维茨

战争艺术市场,战争艺术交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战争论》在我国的影响非常大,与***同志的重视分不开,***非常欣赏克氏“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观点。建国后曾指示军队有关部门原原本本翻译出版该书。当然,让克氏和***想不到的是,英国著名战史专家约翰·基根的《战争史》批评的就是克氏“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观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火了《战争论》。

上图为约翰·基根的《战争史》

要成为经典既要有实力,又要有机遇。

战争艺术市场,战争艺术交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欧洲古代战争都是几千人几万人的小打小闹,中国总是几十万人的大战的说法对不对?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古代战争史上的双方参战人数都是不准确的;但大规模的战争,东西方参战人数并没有太大差别。

首先中国是农耕社会,人口密集;西方则是游牧社会,手工业发达,工业发达,人口密度大。

当代为例,欧洲是世界第三大州,有43个国家,人口只有7.3亿,是世界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70人不到中国的一半。

以此类推,在古代欧洲也是地广人稀,人口基数少,局部战争的参战人数相对就会少。

其次因为中国有大一统思想,自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大多数时期都是统一状态,中国的战争很少是分裂战争,都是为了推翻旧王朝进行改朝换代的战争,参战人数相对较多。

而欧洲则比较分裂,小国很多,如果是局部战争,战争区域仅仅相当中国一个省(州),参战人数肯定比较少。

但是,欧洲古代战争很多是宗教战争,或者说是意识形态和文化引起的战争。

如十字军东征,纯粹是宗教战争,参战方不止两个国家,都是两个阵营,都是打群架,战争规模和参战人数并不少。

即使是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也掺搅着宗教问题、民族问题,是一场浓缩版的世界大战美吉多之战。

就那梅托罗战争为例,这是欧洲有文字记载的一场战争,是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第一次远征巴勒斯坦期间的重要会战。

听完几个故事,您自己判断一下吧。

马其顿帝国

公元前337-323(战国秦惠文王时期),亚历山大大帝发动了对波斯帝国大流士的战争。亚历山大的主力是约四万步兵和五千骑兵共计四万多。波斯帝国这边总兵力据说超过百万。但每次战役投入的兵力应该不超过十几万。其中,比较著名的伊苏斯之战,大流士率十二万大军亲征,被亚历山大的四万精兵击败。值得一提的是,马其顿帝国统辖的疆域面积远超了战国七雄的面积综合。古希腊文明不可小视哦。

罗马帝国

公元前58年-54年(汉宣帝年间),凯撒出任高卢总督,开始了从意大利到英伦三岛的远征。凯撒的主力是五个罗马军团,每个军团约5千人编制,共计2万余人。其间,投入人数最多的战役是瑞士北部的比部拉克特战役敌对的赫尔维亚人,集结了30万人。结局是,罗马军团大获全胜,赫尔维亚人十几万被杀,另外十几万被俘,只逃出来1.3万。

凯撒大帝横扫欧洲的同时,古罗马的另一位执政官克拉苏,则发动了对波斯(中东地区)的战争。克拉苏的主力是7个罗马军团,约四万人。这次波斯的主帅苏莱纳率领了不足两万人,利用幼发拉底河附近的沙漠,凭借地利歼灭了不可一世的罗马军团。

秦昭王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这是战国时期,最惨烈的战役了,具有代表性。据史书记载赵投入兵力约四十五万、秦投入兵力约六十万。伤亡人数赵四十万、秦二十万。这里的计数方法应该是把做后勤支援的民众也计算了进去。仔细看看赵括兵败的过程: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可以看出真正有建制的士兵人数应该是数万人的程度。

通过这几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战争的规模应该说都差不多,主力军团的人数基本上都不超过十万人。汉朝之后,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参加的大战役, 如西罗马帝国跟匈人的沙隆之战,双方都动投入十五万以上的兵力。再如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约有十万,曹操大军约有二十三万(其中,有约七万荆州降军)。这应该是军事指挥能力大幅提升的结果。

这其实不是太准确,欧洲的战争规模是自中世纪以后才减少了很多,因为自中世纪以后,欧洲就开始陷入了无休止的分裂之中,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国家越分越小,因此后来能够动员的兵力也是极为有限的。

在古代欧洲的时候,无论是亚历山大帝国,还是罗马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欧洲大帝国统一的时候,他们能够动员的兵力也是丝毫不虚我们中国古代几十万大兵团作战规模的。

比如,亚历山大大帝大破波斯帝国百万大军(虽然有很多的水份,但是几十万的规模还是有的)。罗马帝国对阵汉尼拔,和罗马帝国屠灭高卢,这些都是十万兵团级别的大作战。

而欧洲看起来战争规模小的原因,是由于欧洲的地理因素限制,所以使得长期以来欧洲的人口都上不去,再加上中世纪欧洲分裂称三百多个国家,所以相比较中国古代战争,看起来才会小一些

而且中国古代的战争也并非都是几十万兵团的大作战,到了汉朝以后基本上就是属于古人言的:兵不在多,在精”。

真正那种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军团作战,只有到战国时期才看得见,比如秦、赵国之战,白起活埋四十万赵国大军。秦灭楚国,秦军动员六十万军队。还有蒙恬三十万大军驱逐北方的游牧民族。

但是自汉以后,好像也很少见到百万级军团的大厮杀了。人数规模最多还要属苻坚的肥水之战,以及隋炀帝的百万大军东征高句丽。其他时候跟更多都是几万人的兵力厮杀。

虽然单个的拎出来看,好像东西方都是大规模作战的历史,但是整体上来说,还是我国古代的王朝战争场面要跟宏大一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并不是这样。

其中中国真正大规模的大战,主要发生在先秦、秦汉时代,尤其是汉代初期。

这是因为当时军事科技水平过于低下,人的数量对于战争胜负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

清军纵横天下,然而李信带着20万精锐秦军攻打楚国,几乎被全部歼灭。

后王翦出马,倾全国之力出动60万大军,这才打败了楚国。

然而随着军事科技的逐步进步以及军事战术的发展,军队的数量逐步开始让位于质量。

到了三国时期,没有受过严格训练的黄巾起义军数量可以高达百万,却打不过区区二三十万汉军。

黑山贼是东汉末年黄巾之乱随后兴起的变民势力。当时有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刘石、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各起兵,势力大的有二三万人,小的亦有数千人

初平二年秋七月(191年),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然而,这十多万农民军,被曹操区区二三万人马打得溃不成军,狼狈逃走。

记得前段时间,有朋友问我,为何总感觉欧洲古代的战争都是几千人的小打小闹,而中国古代战争都是几十万人的大战。我朋友的这个问题,显然也是很多国人的认知,但,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如普拉迪亚会战,希腊10万联军大破30万波斯联军,杀掉其中的绝大部分;坎尼会战中,汉尼拔大破罗马9万大军,歼灭6万人;高加米拉会战中,亚历山大大破波斯100万大军,歼灭10万人;苏维托尼乌斯大破10万不列颠联军,歼灭7万人;伊索里亚的里奥在君士坦丁堡之围中大破***20万联军,并将绝大部分歼灭;查理马特在图尔大破30万***联军;胡安在勒班陀大海战中大破8万土耳其海军……

这样的战役,我们翻阅史书还能找到许多许多,欧洲也常有几十万人的大战,也并非全都是几千人的小打小闹。

古代的欧洲与中国不同,欧洲整体处于一个分裂状态,列国林立。每个邦国至多也就几十万人口,撇出老弱妇孺,真正能拉出去打仗的人数还是有限。

中世纪时期,在欧洲分封制下,封君将土地封给封臣,封臣再将自己的土地再次分封给封臣。如此层层分封,在欧洲上面,可能有数百上千的封国。且,不乏一些国家因为战争或封君、封臣之间的矛盾日渐分裂,最终形成松散的联邦。如圣神罗马帝国境内就有超过390个公国、侯国、自由邦、自由城市、骑士领地等,在经过三十年的战争后,分裂为314个邦国、1475个骑士庄园领地。

所以,当邦国之间发生战争时,双方也就无法拉起一支庞大的队伍,往往也就是几千人。其次,欧洲并没有所谓的统一战争,也没有谁真正统一过欧洲,各方往往都是因为王位继承、土地归属、财产所有等问题爆发战争。所以,并不是每次战争都是要动员整个欧洲的人力物力。

不过,欧洲的战争规模小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些都只是战诸侯间的小打小闹。如果真的到了国王之间的战争,那么动员数万人也绝不是难事。遇到统治大片疆域的帝国时,可动员兵力也是很恐怖的,如第一部分的举例。

相对的欧洲古代的战争规模并非那么小,中国古代的战争规模也并非真那么大。我们要想正确解读这个真实的数据,就必须要刨除统计时的不严谨与虚报、史家的润色、隔代的误传等,这个数据起码可以打个对折。

因为,真的有多少人没人知道,因为战争双方都没什么办法给出确切统计,更别说后世的那些史官了,也就是说战争真正的规模,关键还得看史官们怎么吹了。就以三国为例,曹操吹了个八十万大军,最终让周瑜干掉了四分之三,这科学么?再如南北朝时期陈庆之七千打爆一百万,合理么?

实际上,历史上百分之九十的战役也就万把人,双方加一起能10万的就已经属于特大型战役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战争艺术市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战争艺术市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ma3dproducts.com/post/13008.html发布于 2024-04-07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