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进艺术市场,如何走进艺术市场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走进艺术市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如何走进艺术市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国戏曲之路该如何走?
戏曲不可能摆脱社会运作而独立存在
戏曲的路该怎么走 关键还是看观众怎么想
如果观众又回来了 那么当初戏曲的繁荣经验可以借鉴 更重要的还是与时俱进
不然大家都去看好莱坞大片 又把观众赶走了 还是走不下去
戏曲的创新,也不是追求表面的“新”,浅薄的“新”.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处理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戏的成败得失.过分包装就是“形式大于内容”,或“形式脱离内容”.如果我们能用不同于“包装”的思想观念和艺术手法去寻找妥切的舞台元素,根据剧目的题材、内容、主题、意蕴、风格以及剧种特点等需要来“量体裁衣”,那么,这种创新就有内在的依据和比较充分的理由.我们要多从传统中汲取创新的养料,包括进一步挖掘戏曲的***定性、虚拟性与时空自由的潜能,讲究“机巧”等等.如果说,中国戏曲是“剧诗”,那么,今天的戏曲创新也应顺着“剧诗”的传统美学原则去探索.因为,创新包含了对传统的再认识,传统里蕴含着民族智慧.
中国戏曲在世界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的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拥有几百个剧种、多达上万个剧目的戏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群众之中。
正是由于戏曲表达了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载歌载舞,说、唱、表兼重的戏剧形式,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戏曲现状
近年来,戏曲出现衰退现象,戏曲团体萎缩,戏曲走近低谷,究其根源就是失去了观众。这里有客观原因,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和休闲生活呈现多元化,戏曲不再是观众唯一的选择。但更重要的是,戏曲没有创作出更多的受观众喜爱的剧目,戏曲创作与时代脱节了,就会失去了戏曲赖以生存的基础——观众。戏曲是演给人看的,戏曲的创作演出时刻应当为观众而存在,失去了观众,戏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戏曲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有些戏曲团体为了参加会演获奖,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排练会演节目,舞台美术没有遵循戏曲艺术的创作原则,一味地追求大制作,追求豪华,动辄花上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获了奖,似乎很风光,却忽视了观众这一最基本的原则,忽视了观众的需求。观众不肯看这样的戏,其结果是会演之后就偃旗息鼓,将好不容易排出来的戏束之高阁。这种做法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会断送戏曲的前程,这种只为会演而排戏的倾向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戏曲要跟上观众与时俱进的要求
因此戏曲创作必须考虑观众的需求,自觉地受观众的制约。其实中国的戏曲艺术历来重视在舞台上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传统戏曲时刻不忘观众。过去的戏曲编剧在选材时,大都取材于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记及社会上的新闻等,以此来引起观众的兴趣。导演也是如此,时刻提醒演员不要忘了观众。而演员则必须唱得好、演得好、舞得好、打得好,才能赢得观众的赞赏和肯定。总之,戏曲的创作与演出要以观众为中心,以观众的欣赏需要为目的,承认观众的存在,重视观众的需求,就是尊重戏曲的艺术规律。综观戏曲舞台上历来产生的大批优秀剧目,正是遵循艺术规律,以观众为出发点,发挥戏曲独特的表现手段,才会深深地打动群众,受到观众的好评。
戏曲演出必须明确一点:要让观众看得懂、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果观众对所演的剧目根本看不懂,或是虽能看懂,但剧目曲高和寡,或反映的是观众不关心的事,那么即使编剧的写作再娴熟,导演的手法再高明,演员的演技再炉火纯青,对于观众来说都是隔靴搔痒、无动于衷的。戏曲不能打动观众,就会失去生命。这在中国戏曲史上也曾有过教训。如昆曲历史悠久,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御用的宫廷戏后,离百姓生活愈来愈远,渐渐脱离了群众。
戏曲艺术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归纳起来是:思想性、***性、群众性三结合的原则。
首先,它有很强的思想性,但表演要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既讲究***性,要求演出声情并茂、载歌载舞,唱、做、念、打俱佳;又注意群众性,做到雅俗共赏、平易近人,使观众在看戏中得到启发和教育,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成功案例
福州闽剧院的新编历史剧《兰花赋》,在创作之初就立足市场,将戏确定为一部既能参加会演,又能取得丰厚经济回报,同时让观众爱看的戏。正是基于从观众审美趣味出发的创作思维,闽剧院几易其稿,几经修改排练,精心打造,最终将《兰花赋》排成一出有着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清新高雅歌舞场面、优美动听的唱腔设计的好戏。
《兰花赋》自2001年参加中国第七届戏剧节取得成功后,一直活跃在城乡的演出市场,观众普遍反映这个戏剧本编得好、导演导得好、演员演得好;结构精巧、人物生动、唱腔优美、场面热闹、新颖别致,老百姓爱看。这出戏的成功说明,戏只有编得生动感人才能受到观众的欢迎。近年来戏剧不景气,除了客观因素之外,不可否认,我们没能创作出好作品来吸引观众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戏曲创作没能急观众之所急,想观众之所想,创作与时代脱节,这样戏剧走下坡路也是必然。
《兰花赋》叙述一个反贪的故事,这是当今社会老百姓所关心的一个热点话题,容易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在创作和排演过程中,我们重视了观众的参与作用。如果仅仅把观众作为服务的对象,那还不够。其实有时戏曲创作还需要把观众当做参与对象,把观众当作戏曲创作中的一员。如果说编、导、演只完成第一阶段的创作任务,那么戏曲创作的第二阶段,必须通过观众的观看(共同创作),通过观众这个审美者的最后评判,才能算完成戏曲的最后创作。因此,我们在戏曲创作中总是要设法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观众的创作积极性,使演出的剧目不断得到提高。如《兰花赋》的演出,从最初的新排到最后的参加会演,历经十几次的修改,都是不断地听取观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进行修改的过程。观众积极的参与,提出宝贵意见,是《兰花赋》取得成功的法宝之一。
结语
戏曲是千百年来在劳动人民的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艺术,它是为观众而存在的,戏曲演出依赖着观众,戏曲创作在观众共同参与下最终完成。我们要以观众的需求作为戏曲艺术创作演出的出发点,只有这样做,戏曲艺术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走进艺术市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走进艺术市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ma3dproducts.com/post/22121.html发布于 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