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ysgjj

克什米尔战争艺术家介绍,克什米尔艺术风格

cysgjj 2024-07-31 26
克什米尔战争艺术家介绍,克什米尔艺术风格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克什米尔战争艺术家介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克什米尔战争艺术家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扎纳巴扎尔派的金铜佛像...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克什米尔战争艺术家介绍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克什米尔战争艺术家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扎纳巴扎尔派的金铜佛像有什么特点?
  2. 早期佛教是不主张立像的,那现在的佛教塑像都是怎么来的?

扎纳巴扎尔派的金铜佛像有什么特点

【文藏来答】网上相关资料并不多且不太专业,还是让博闻强识的小编来告诉你吧~

扎纳巴扎尔是明末清初时代喀尔喀蒙古伟大的宗教学家、画家雕刻家,他创立的金铜佛像样式造型优美,具有独特的个人风貌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在藏传佛教美术史上占有世界公认的崇高地位。他拥有众多的***和追随者,影响深远,有很多佛像是出自其***之手。以至于形成了喀尔喀蒙古佛像的主流样式,至今延续不绝。

克什米尔战争艺术家介绍,克什米尔艺术风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左:尼泊尔莲花手菩萨 右:弥勒菩萨

元代,藏传佛教曾在元大都的蒙古上层中流传,但在喀尔喀部社会,却影响极微。16世纪末,西藏格鲁派喇嘛应邀来蒙古传法,寺庙相继兴建。

文殊菩萨

克什米尔战争艺术家介绍,克什米尔艺术风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7世纪初,喀尔喀部汗王派人赴藏迎请高僧到喀尔喀蒙古传教,觉囊派僧人多罗那它到库伦(乌兰巴托)传法近20年,被尊称哲布尊丹巴,1634年(明崇祯八年)圆寂。翌年,成吉思汗黄金家族阿巴岱汗(1534~1586年)之曾孙扎纳巴扎尔被认定为多罗那它转世。14岁时到***,在布达拉宫接受五世***喇嘛的教授戒律进行修行,被***喇嘛认定为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称号,赐给***的伞盖和印玺,掌管喀尔喀地区的佛教事务。

左:扎纳巴扎尔 右:大成就者

回到蒙古后,扎纳巴扎尔在七大教区亲自设计并主持兴建了多座著名的黄教藏传佛教寺院,弘扬***佛教。在他的出生地杭盖山建立禅修的寺院并专注于佛教艺术的创作。1680年(康熙十九年),扎纳巴扎尔45岁左右,达到了艺术家的创作高峰。据史料记载他在1683年前后(康熙二十二年)制作了三世佛、持金刚神、五禅定佛、大黑天、二十一度母、大型的无量寿佛像以及八座银塔。他亲手制作的金铜佛像,至今陈列在乌兰巴托市博格达汗宫博物馆(即扎纳巴扎尔登位之宫),最主要的则珍藏于扎纳巴扎尔造型艺术博物馆。俄罗斯的艾尔米塔***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承德外八庙也收藏了许多尊他制作的佛像。此外还有大量的出于其***之手的属于扎纳巴扎尔派的作品流传于世。

克什米尔战争艺术家介绍,克什米尔艺术风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扎纳巴扎尔

早期佛教是不主张立像的,那现在的佛教塑像都是怎么来的?

谢邀,从佛教的历史演变过程看早期佛教不光是不主张立像,也不主张偶像和神的崇拜早期是以浮屠(塔)来代表佛祖。佛祖释迦摩尼就反对被神话。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佛法的教育明显不能适应那个时代人们的认知水平了。而在公元2世纪之前,佛教艺术品中并没有佛的形象。直到印度贵霜王朝时期,才打破这一禁忌,并创造出两种代表性的佛像雕刻艺术——键陀罗艺术和秣菟罗艺术。公元一世纪左右龙树菩萨创立了大乘佛教思想,同时健陀罗时代从西方传来的希腊雕像给了人一种震撼。并逐渐被当地的一些宗教给宣传利用了,关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大乘佛教也主动神话了佛祖释迦摩尼,并借鉴了印度教中的许多神话形象来宣传大乘佛法,并且利用了大量的造像来宣传大乘佛教思想,这符合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大乘佛教也随之广泛传播开来。随着佛教的传播各种佛菩萨造像也随着传播到各地,并且从西方希腊式的造像逐渐变化成了符合当地地区人们审美观形象。

佛教本来就反对偶像崇拜,早期是没有佛像的,佛灭度以后,佛***以佛陀证道处,初转***处,说法处和般涅槃处为圣迹,以菩提树 *** 脚印 等代表佛陀,有消息说是佛去日遥,后来佛***思念佛陀,怀念佛陀,便为他造像,这时像法时代便开始了,这也符合佛陀说的正法,像法和末法时代,现在已经是末法时代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克什米尔战争艺术家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克什米尔战争艺术家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ma3dproducts.com/post/41790.html发布于 2024-07-31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