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泾阳老艺术家名单介绍,陕西泾阳老艺术家名单介绍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陕西泾阳老艺术家名单介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陕西泾阳老艺术家名单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对戏剧评论家张晓斌先生的印象?
张晓斌,男,1945年生于泾阳。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3岁从艺,先作演员后事编导,兼及戏剧评论和节目主持人。曾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团长。
张晓斌将自己的大半辈子时间都投入了秦腔事业,这源于儿时对秦腔的热爱。
他合作或独立创作、改编、移植戏曲剧(节)目百余部(件),排导大小剧目数十出,其中创作并导演的眉户现代剧《臂塔圆舞曲》,获1993年度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创作眉户现代剧《陕北婆姨》,在2000年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和优秀编剧奖;改编眉户传统剧《张古董借妻》并任主演;整理重导眉户古典剧《屠夫状元》,1990年参加香港“中国地方戏曲展”;改编秦腔传统剧《狸猫换太子》,其选场《抱盒》、《拷寇》在陕西省青年演员“易发杯”大赛中获剧本改编优秀奖。撰写及编导戏曲电视节目《大西北乡音》,获中央电视台“星光奖”;创作戏曲联唱《喜看三秦更辉煌》,在陕西省国庆50周年晚会中获作词奖。发表戏剧评论40余篇,其中《浅评秦腔<赵氏孤儿>的改编》获陕西省文艺科研优秀论文奖。为陕西文艺电台及卫星广播撰写并播讲《张晓斌梨园趣闻》130余篇、《戏曲名段点评》50余篇;在陕西广播电视报发表《戏苑趣话》专栏文章30余篇等,总计逾百万字。从1986年起主持戏曲演唱会逾千场,两度获陕西省优秀节目主持人奖。
艺术成就入编《世界名人录(中国卷)》、《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人物家教大典》、《中国戏剧家大辞典》《百年陕西文艺经典》等大型辞书。
张晓斌先生是陕西人,他的一生没有虚度,他把一腔热血献给了热爱的土地,为秦腔、碗碗腔,同州梆子等剧目发展、弘扬做出很大的供献,在团里他即是团长又是演员,即是导演又是编剧,即是舞台监督又是主持人,乐此不彼,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带动着身边的人。他把一生献给了他深深眷恋的事业!
5月17日张老先生因病去世,噩耗传出让所有戏曲爱好者扼腕叹息,不能接受老先生去世的事实。
老先生一路走好,西北界曲目定能发扬光大,新一代的戏剧人正在茁壮成长,相信他们更加与实具进,让秦腔等剧目红遍华夏。老先生喜爱的曲目定能崔璨辉煌!
提起张晓斌,我们总会在他的名字前加上一连串的称谓,如秦腔戏曲名家、著名戏曲节目主持人、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等等。这当然与张晓斌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的众多角色有关。他不仅是戏曲演员,而且从事编导工作,兼文艺评论和节目主持。丰富的人生阅历,源于他与秦腔的不解之缘。张晓斌将自己的大半辈子时间都投入了秦腔事业,这源于儿时对秦腔的热爱。
相继合作或独立创作、改编、移植戏曲剧(节)目百余部(件),排导大小剧目数十出,其中创作并导演的眉户现代剧《臂塔圆舞曲》,获1993年度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创作眉户现代剧《陕北婆姨》,在2000年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和优秀编剧奖;改编眉户传统剧《张古董借妻》并任主演。发表戏剧评论40余篇,其中《浅评秦腔的改编》获陕西省文艺科研优秀论文奖。为陕西文艺电台及卫星广播撰写并播讲《张晓斌梨园趣闻》130余篇、《戏曲名段点评》50余篇;在陕西广播电视报发表《戏苑趣话》专栏文章30余篇等,总计逾百万字。从1986年起主持戏曲演唱会逾千场,两度获陕西省优秀节目主持人奖。
人死如灯灭,称乎实太多
现在来称评,似乎过不去
是金是块铁,时间会告诉
最恨是邦闲,风吹一阵过
化为无影踪,看似身后荣
黄土演义中,风平浪又静
不见魏晋风,悄然兴点浪
尽得美言词,可称大才殒
细评金石碑,负了品评论
提起张晓斌,大家总会在他的名字前加上一连串的称谓,如秦腔戏曲名家、著名戏曲节目主持人、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等等。这当然与张晓斌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的众多角色有关。他不仅是戏曲演员,而且从事编导工作,兼文艺评论和节目主持。丰富的人生阅历,源于他与秦腔的不解之缘
现今哪一款“陕西非遗”最具有传承价值?
秦腔,无疑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值得传承价值者之一。因为陕西的非遗遗产太过丰富。
秦腔,流传于甘肃、陕西等西北地区,属梆子腔。“古调独弹”,别是一家。其颇具黄土气息的一腔热血把黄土高原的苍茫悲壮雄浑大气演绎的淋漓尽致。
秦腔,孕育了一大批为秦腔艺术孜孜追求的艺术家们,正是这些艺术家和深藏民间的艺术家们的不断努力和坚守,秦腔作为一个古老艺术形式才得以传承发扬,仍是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不管是大街小巷,无论是田间地头,吼一声“王朝传来马汉禀…………”吟一嗓子“祖籍陕西韩城县…………”都是那样的昂扬那样的细腻,都是这样的亲切这样的陶醉…………作为网红歌曲“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也正是秦腔以年轻的曲调从秦人的口中流出,飞向世界。
秦腔,流露着秦人的豪放与坚强,承载着秦人的奋斗和梦想,古调正以新酒飘向未来,伴随着陕西以及西北地区重振辉煌🙏🙏🙏🙏🙏🙏
陕西非遗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浓郁的地方滋味。
1.戏剧。秦腔,乾县悬板腔,华阴老腔,眉户。陕北信天游。皮影戏及皮影加工。***山歌对唱,商洛孝歌。黄河号子。
2.茶,陕西原始白制作—秦汉古茶,***汉中炒青,泾阳茯茶加工。
3.青铜器***。
4.石刻,陕北石刻,富平石刻。
5.凤翔泥塑。
6.漆器。
7.小吃臊子面,biangbiang面,凉皮,肉夹馍,眉县炉齿面,乾县四宝,三原油塔,羊肉泡馍,西府烧酒盘子。
……
为什么说秦腔是我国的文化国宝?
秦腔是个大剧种,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秦腔流行的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举凡陕、甘、宁、青、新五省区,甚至包括晋东南,秦腔当之无愧是方言区内人民的文化血脉。因为秦腔年代久远,又属草根文化,文字资料匮乏,很难有人能说清秦腔究竟具体起于何时,成于何地。但有一点则是确定无疑的,这就是秦腔大致产生的年代应该在明代中叶。现在唯一能得到的证据就是在浙江绍兴发现的明代万历年间手抄本《万福莲》中曾有“西秦腔二犯”字样。一个剧种能在万历年间传播到千里之外的东南沿海,足以证明其在本土流行时间之长、流行范围之广。
秦腔的形成时间,应该是在明正德前后,而至嘉靖年间,最终形成于陕西三原县一带,这是因为明代中叶以后,由“开中法”(鼓励商人至边塞捐纳粮食,以换取盐引,取得贩卖食盐的资格的制度)引发的处于萌芽状态的商品经济,使得三原、泾阳商品流通得到蓬勃发展。作为西北地区商品集散地的三原、泾阳一带,是通往西北乃至西南、华北各地的商业中心。这里地处渭河谷地北岸,土地肥沃,水陆交通便利,是北通延安、榆林的西北边关,南扼西安府的北大门。区位优势明显,不仅是陕西文化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关学思想最为集中之地。现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就保存了西安府三原县富春堂书局雕版秦腔《贺后骂殿》的木刻板,全部刻板共24块,就是这一时期三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并孕育了秦腔的明证。秦腔是个个性极为鲜明,传播区域广、拥有观众多,享誉西北,流播全国,曾经影响了梆子腔剧种的形成与发展,而被人们誉为梆子戏的鼻祖。千百年来,陕西关中乃至大西北地区的人民群众,他们热爱秦腔,苦也唱,乐也唱,悲也唱,喜也唱,生也唱,死也唱,秦腔以她慷慨激越的唱腔个性,苍凉豪迈的声腔特点,浓郁的讲史风格,把军国大事寓于儿女情事、家长里短、世情民风之中,始终伴随在西北人民生活的各个阶段。经过魏长生及众多艺人的不懈努力,秦腔终于以一个独立的地方戏曲剧种出现在中国戏曲舞台之上,秦腔也开始见诸坊间闾里和文人雅士的笔记***。
在中国民俗文化史上,一个剧种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多种因素的产物。就秦腔的发展变化来说,秦地文化的厚重和历史上所形成的讲史传统,以及唐宋以来经典文化的俗说俗讲,正统史书的通俗演义,唐***和宋元勾栏瓦肆中关于历史故事和街坊闾里的市井民风的讲唱,从叙事体向代言体的过渡发展,宋元杂剧中关于行当角色定位与宋元词牌中对唱腔艺术的世俗化表现,都是促成地方戏曲艺术形成的重要元素。而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存在着经典文化向世俗化过渡、向大众普及的过程。把经、史、子、集演绎为普通民众可听可看的故事,并且以世俗化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民众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的状态下,这种以世俗的故事演绎经典文化就成为一种常见现象。秦腔作为秦地人民的文化选择,自然也是遵从了这个规律。只不过它更偏重于表述朴实厚重的历史忧患,偏重于慷慨激昂的地域文化特色表达,偏重于苍凉豪放的情感表现,偏重于对忠、孝、节、义和仁、义、礼、智、信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世俗化演绎。
一个戏曲剧种的形成,不仅需要完整的音乐形制,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与之相协调的故事结构与舞台表现形式,而宋元以来的讲唱艺术和元杂剧的表现形式为秦腔的生成提供了舞台要素。宋元以降,元杂剧的衰落和明***的兴起,以及关中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讲史之风的浸润,是最终促成秦腔艺术形成的内在因素。秦腔艺术的形成有着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它是诗、词、歌、赋、雕塑、绘画、音乐、歌舞等各个艺术门类共同影响,将雅文化与俗文化相结合,借以传播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结果,对中国文化的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陕西泾阳老艺术家名单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陕西泾阳老艺术家名单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ma3dproducts.com/post/45458.html发布于 2024-08-16